股票代码:839395

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完成2023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进行公示的通知
日期:2023-04-12 阅读:2152

公司各厂、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2023〕1号)的文件通知,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对所完成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与建造关键技术”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项目名称、提名者及提名等级、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基本情况。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12日-4月18日。

        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有异议的,需书面向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供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附件1:公示内容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88号

        联系单位: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沐川

        联系电话:0871-67428163  18388054240

        附件:公示内容

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4月12日

附件一: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与建造关键技术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与建造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人:王剑非  童根树  王喆  朱文伟  张辉  罗剑锋  景亭  魏素巍  王彦超  吴波  于晓磊  梅世强  沐川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提名等级:拟提名2023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提名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简介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具有抗震性能优越、综合能耗低、产业化程度与回收利用率高的绿色低碳建筑体系。但目前国内的传统钢结构体系存在建筑室内凸梁凸柱影响使用功能,配套的部品部件标准化和集成化程度不高,智能化制造程度低等问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与建造关键技术”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通过技术研究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效果,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大量的推广应用,得到业主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首次提出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内涵外延与四大系统(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构成,奠定了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发展的基础。

       2.首次提出了隐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概念,创立了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稳定理论和设计方法,提出的无隔板梁柱连接节点适应建筑功能要求,便于制造和安装,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重要创新,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3.创新提出了适应性管线分离理念,研发了新型外围护系统、集成式设备管线系统和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实现了与结构体系的一体化融合。

       4.针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研发了自动焊接视觉识别和激光跟踪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智能建造系统。

       项目形成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发表论文60篇。主编国际标准1项,主编国家标准1项、国家标准图集5项、行业标准7项,主参编地方、团体标准8项,获得省部级工法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

       项目首次应用于“云南建投建礼家园 7#地块”,获批2016年度住建部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为云南省唯一的工程项目,2017年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该技术先后在全国各地获批各级示范项目10余项。项目成果获得先后获得了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应用于300余项工程中,总应用面积达600余万平方米,应用单体楼栋数达1000余个。新增建筑业产值150多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0亿余元。

       通过课题的研究,创新与集成应用了适用性极强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完善了国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多项成果具有国际首创性,引领了行业技术发展,应用效果显著,填补了国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的空白,研究成果符合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3年4月,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科技成果评价,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隐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线分离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主要完成人基本情况及完成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完成人王剑非:正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统筹规划,组织项目有序推进,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负责项目总体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推进等工作,对项目中发现的推进难题组织论证,调配各方资源促进该项目顺利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本项目第1、2、3.4创新点的工程实现做出重大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70%。

       第2完成人童根树:教授,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稳定理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双向压弯稳定理论等的创建,提出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方法,并指导完成偏压荷载作用下的宽矩形及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稳定性能实验、新型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研究、考虑整体和构件几何缺陷的隐式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动力弹塑性二阶效应分析以及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2创新点的结构体系创新理论与工程实现做出重大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 70%。

       第3完成人王喆: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建筑集成部分的技术研究、进度控制、实施推进和示范工程的落地等工作。具体参与建筑可变户型组合、新型外围护系统的集成系统的开发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3创新点的工程示范和落地以及相关创新点的研发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70%。

       第4完成人朱文伟: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技术研发工作指导及组织协调工作,组织人员进行难点攻关及管理协调、成果策划,参与了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智能建造系统等部分研发负责人,具体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自动焊接视觉识别和激光跟踪关键技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智能建造系统的开发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4创新点的工程示范和落地以及相关创新点的研发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5完成人张辉: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项目设计方面研发工作的技术指导及组织协同工作,组织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研究、协调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为本项目第1、4创新点的工程示范和落地以及相关创新点的研发做出重要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6完成人罗剑锋: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项目的示范工程建设的组织、策划及实施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研究攻关,对项目中发现的推进难题组织,对项目的第1、4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主导示范工程应用,积极对该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调配各方资源促进该项目顺利实施,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7完成人景亭: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课题研究的策划、实施推进、进度控制、成果评价及工程应用推广等工作。具体参与新型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研究、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2创新点的顺利实施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 60%。

       第8完成人魏素巍,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装配式内装技术相关的技术研发、试验工作、工法样板间搭建,国标标准的研究编制等工作,为本项目创新点1、3的研发及技术落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量的60%。

       第9完成人王彦超: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分解、子课题实施、成果评价及工程应用等工作。具体参与宽矩形及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稳定分析、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分析、偏压荷载作用下的宽矩形及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稳定性能实验、新型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及实验、考虑整体和构件几何缺陷的隐式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动力弹塑性二阶效应分析以及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创新点的分析、实验、工程示范等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10完成人吴波: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设计、研发负责人。参与完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研究开发工作,参与“无隔板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提出,参与新型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研究、负责首个示范项目的构件实验、产品测试、超限审查及制作施工等工作,组织多个与新型结构体系配套的楼板、墙板连接技术和施工技术的研发工作,对项目的第1、2、4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

       第11完成人于晓磊: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项目建筑设备管线集成部分的技术研究,试验论证,进度控制,示范项目的落地等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实施设备管线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系统适应性及可靠性研究等工作,为本项目第1、3创新点的研发及落地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12完成人梅世强: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参与“无隔板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提出,参与新型宽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抗震性能研究,协助设计研究负责人开展设计研发工作,为本项目第1、2创新点的研发及落地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第13完成人沐川:工程师,项目主要参加人,参与自动焊接视觉识别和激光跟踪关键技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智能建造系统的开发工作,为本项目第1、4创新点的研发及落地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60%。

       四、完成单位的贡献情况

       第1完成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经费保障、资源协调配置,并全面组织实施、推进示范工程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的技术总结和鉴定评价等工作。全面把握整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策划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形成的科技成果。主持单位对项目全面实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2完成单位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合作单位,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发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并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

       第3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合作单位,负责本项目钢结构建筑的理论体系建设及新型外围护系统、集成式设备管线系统和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部分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发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该部分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进行策划、设计、技术研发、试验,并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4完成单位浙江大学:项目主要合作单位,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主要完成单位,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理论创建、实施指导、成果验收、技术总结等工作,协调研发课题、人员、进度、试验验证等。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并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

       第5完成单位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项目主要合作单位,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主要完成单位,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课题实施,包括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实验研究、技术总结、成果评价及工程项目推广应用等工作,协调研发课题、人员、进度、试验验证等。负责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技术路线实施,落实各项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并及时配合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

       第6完成单位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要合作单位,负责本项目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部分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发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该部分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进行技术研发、试验及成果总结,选定和落实示范项目。

       五、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2.代表性论文专著


Copyright © 2022 HTH华体会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滇ICP备17003630号-1滇公网安备53012202530146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